如何提升村镇建设品质,持续散发魅力?近日,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编制印发《南京市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技术指引》(以下简称《小城镇指引》)与《南京市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技术指引》(以下简称《农房指引》),在全省率先为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制定技术规范,为南京乡村振兴提供建设指南。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,今年,南京将实施 29 项美丽宜居小城镇项目建设,完成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任务 1218 户。
△石湫
(相关资料图)
宜居、宜业、宜游,《小城镇指引》探索 "1+N" 城乡联动模式
如何让小城镇宜居、宜业、宜游?记者了解到,在印发《小城镇指引》前,南京市建委牵头编制单位,对南京涉农镇街做了大量调查,针对缺乏特色、风貌杂乱、产业聚集能力弱等短板,小城镇指引提出了提升空间品质、彰显特色资源魅力和融入都市圈发展三大策略,把小城镇定位为城乡融合的区域中心,通过 " 一镇一建议 ",在风貌塑造、文化挖掘、品牌塑造上找短板、提策略,进一步提升小城镇的发展动能。
△汤泉
在提升城镇空间品质方面,《小城镇指引》提出要不断提升小城镇的服务品质、环境品质、住宅品质,向着打造城镇中心、文化中心、活力中心和生态绿芯的方向努力。记者了解到,目前全市共有 29 个新市镇(小城镇),其中汤泉、石湫、淳化、白马、桠溪 5 个为省级美丽宜居小城镇试点,《小城镇指引》将其提炼出了可复制的经验,针对每个城镇独特的资源禀赋提出 " 一镇一建议 ",以此彰显特色资源魅力。此外,《小城镇指引》还提出,在融入都市圈发展方面,小城镇要从找准优势、协同发展、区域互联三个角度精准定位,提高产业人口的承载力和集聚力,强化与中心城区的互联互动,带动乡村振兴。
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闾海表示,基于南京小城镇发展的基础和潜力,《小城镇指引》提出的动态提升机制,为小城镇菜单式多元发展打开思路。通过选取不同的侧重点,结合实施能力,从提升城镇空间品质、彰显特色资源魅力和融入都市圈发展三个层次,描绘出了小城镇的动态进阶路径。《小城镇指引》充分考虑了南京大都市区城乡网络发展的趋势,强调了小城镇在都市圈中承担的功能,探索出了以镇区为核心的 "1+N" 城乡联动模式,将有效推进区域内城与镇的整合,为小城镇在城乡融合中的发展模式提供多种样板参考。
改造、翻建、插建 ……《农房指引》推动村庄建设和农房改善
住有宜居,也是衡量乡村振兴的重要指标。记者了解到,仅过去一年里,南京市就消险解危了 323 户行政村集体土地上的危房、583 栋存在隐患的经营性自建房,超额完成 3843 户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任务。此次新出台的《农房指引》,着眼于更高标准推动村庄建设和农房改善,在改造、翻建、插建等农房建设行为上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在农房改造方面,《农房指引》遵循 " 安全、经济、美观、绿色 " 的原则,从功能空间改造提升、建筑立面整治、建筑节能改造、结构安全加固、建筑设备提升等方面对农房改造提出技术指引。同时,《农房指引》还提出要关注农房建筑周边的物质空间提升,主要从村庄布局、村庄整体风貌、公共服务设施、公共空间、村口及标识、绿化景观、道路交通、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技术指引。在村内原址翻建和利用闲置用地插建方面,《农房指引》建议应充分考虑现代农村生产、生活特点,结合村庄布局和周边自然环境,并从建筑功能空间、建筑风貌、建筑节能与主要构造、建筑结构与施工、建筑设备等方面提出技术指导。
在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王彦辉看来,《农房指引》的发布,让乡村住房条件改善更有标准可循。他表示,此次《农房指引》以实践案例研究为基础,围绕乡村建设对空间、功能、生态、设施等的需求,对农房建设的规划设计、现状建设和实施管理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,更符合新时代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。《农房指引》灵活采用指引条文、补充解释、技术参数支持、案例解析、正负面清单等相结合等创新指引表达形式,通俗易懂,适用于乡村建设管理者、设计师、乡村工匠、业主等不同使用对象。
乡村建设,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。今年,南京将实施 29 项美丽宜居小城镇项目建设,创建 14 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,完成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任务 1218 户。在两部技术指引的指导下,南京的乡村建设将更宜居、更特色、更和美。
现代快报 + 记者 杨晓冬 通讯员 宁建轩
(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)
关键词: